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实践教学 实践特色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课——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时间:2018-06-07点击数:

 

一、活动目的

社会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科学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与问题,加深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树立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开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意识和热情,紧紧围绕了解民生,服务社会的主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二、活动对象与时间

全校2015(大二)各专业学生,时间为2017年暑假。

三、活动途径

开展专题调查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研;结合社会需要参加社会志愿活动;“三下乡”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锻炼等。鼓励积极参与校团委、学生处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四、组织形式

以个人或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活动原则上以同一的同学为主,人数不超过3人。

五、活动要求

1.安全第一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首先要切实提高安全意识,不提倡学生到未知危险的山区等地进行实践活动。其次,学生在实践活动时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注意活动期间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严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再次,要防止落入非法传销等活动的陷阱,做到文明实践,平安返校。

2.以人为本原则

实践活动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积极向上,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活动后可提交若干张数码照片(照片可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实践的内容及特点,并配有照片注释)。学生可密切联系相关思政课老师,寻求适时指导。

3.合理安排原则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应做到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充分准备,恰当分配任务,活动中指定专人作好纪录,对收集的问卷、调查资料等作好整理分析工作。(社会调查报告需附上调查问卷等内容的样本。)

4.教师指导原则

思政部专任教师分别担任学生活动指导工作,负责学生动员、实践教学活动布置与指导、实践报告批改和成绩评定。(各教师的分工已在教学任务中明确)

六、报告的提交与成绩评定及奖励

1.提交报告。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和活动照片。

1)如是个人完成,须提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如果是小组集体完成,须提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并详细注明参加人的具体分工、贡献和执笔人,实践报告由组长统一提交,其他成员不得重复提交;如参加了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集体提交一份实践报告,必须在封面详细注明为校级团队。封面团队成员的信息表格请自行增加人数。

2)社会实践报告内容应包含活动时间、地点、简要过程、正文等要素。报告内容观点正确,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思政课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

3)提交报告时请在报告前加上封面,并填写相应内容,实践报告和封面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

2.成绩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社会实践报告被评定为及格(含及格)以上的成绩,方可获得该门课程相应的2学分学生的该成绩计入学年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总成绩中。思政课社会实践论文成绩实行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为了切实保证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杜绝任何形式抄袭。若被认定为抄袭或网上下载的材料,成绩为不及格。社会实践报告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必须利用寒假重做。

3.奖励措施。对优秀(必须有活动照片支撑)社会调查报告进行表彰,比例为每班10%对获得表彰的同学,均颁发证书和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