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书记信箱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课程建设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首次集体备课会顺利召开

作者:时间:2025-03-26点击数:

3月25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首次集体备课会在我校惠州校区305会议室和腾讯会议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会议邀请徐旭阳教授、林清明教授、袁花平副教授指导交流,全体授课教师参会。

会上,徐旭阳教授围绕课程定位展开分析,强调历史学科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逻辑上的差异,历史课程因其自身具备严谨的历史逻辑体系,故需避免强行设置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导入环节,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更易通过案例导入增强教学灵活性。他强调,历史课程应以清晰主线贯穿始终,如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的脉络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而德法课程更应侧重模块化教学。

袁花平副教授从教学方法、教材运用及现实联系提出具体要求:以辛亥革命为例,教师需梳理章节三节内容的逻辑关联,帮助学生把握整体结构。通过绪论讲解,划分历史时期、剖析社会矛盾与任务,奠定学生宏观认知基础,进行全书框架的建构。她强调要以教材为本,严格依据教材,注意措辞不准确等问题,确保专业性与严谨性。并结合国际热点与学生自身经历,如引导学生思考“若身处维新变法时代如何行动”,以增强历史代入感。

林清明教授指出课程本质为“政治课”,需处理好历史与政治的关系,要围绕“党领导人民从革命到改革的富强之路”主线,确保章节内容服务整体叙事,同时应深入剖析教材编写逻辑,补充缺失内容(如新三民主义),避免照搬课件教学。

会议最后强调,教学需以教材为“原材料”,灵活运用案例作为“调味剂”,避免过度依赖外部材料。全体教师一致表示,将紧扣课程政治属性与历史逻辑,提升教学实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

备课会现场

备课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