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沿革(简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独立设置二级教学单位,前身为2002年学校成立之初成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曾与通识教育学院合署办公,2021年1月学校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各层次、各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工作。 学校董事会、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版)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文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整体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出台系列文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的建设,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引进、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和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学院致力于服务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愿景,在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前行。坚持党建引领,以思政课程建设为抓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支撑,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努力建成广东省内民办高校中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拥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强、年龄职称、学科结构合理、整体实力较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目前学院现有思政课专职教师85人,符合教育部的思政课师生比要求。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36人,未取得职称19人。 教师多来自全国知名高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背景,学缘结构丰富,有效支撑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学院拥有一批资深教授,他们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其中1人次曾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人次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优秀奖;1人次曾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人次主持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各1门。 近年来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3年来由学校自主培养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中青年教师中1人获得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评选的“优秀民办教师”荣誉称号,3人获评学校“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2人获得学校“师德先进个人”,2人获得学校“教学标兵”和“科研标兵”称号。2人获广东省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广东省大中小学党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 、广东省党史教学课例比赛三等奖 守正创新加强思政课内涵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培根铸魂主渠道作用。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足开齐思政课,严格落实学时学分,确保各门思政课有序衔接。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努力构建特色突出、结构优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系统性。 目前学院开设必修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限选课:军事理论、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公选课:中国改革开放史、“四史”精讲、回望江山、哲学史等课程。 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以提升课堂亲和力与实效性为目标,以“提高思政课程质量,建设一流课程”的要求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实行“一核四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核”即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四维”是指突出价值引领、鲜明问题导向、高效师生互动和多维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有机协同。教学效果凸显,近年来立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校级优质课程1门,校级示范课堂5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 努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创新思政实践课教学教育内容和形式,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教学更接地气、更富有生机活力。学院开展馆校合作、政校合作,加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基地建设,目前已与广东省档案馆、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韶关市始兴县司前镇、惠东县高潭镇、黄埔区嘉州学校、白云区穗丰学校、广州增城实验学校等单位共建学校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教学基地。3万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近乎覆盖广东省区域。 教学科研结硕果。近年来学院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在教学教育改革项目成果取得突破,立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广东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广东省教学质量工程1项。校级质量工程及教改项目多达20余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培育奖2项。 学院教师凝练特色,在科研领域持续发力,成功获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等10项。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学院教师笔耕不辍,共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核心论文10篇。学院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在主流媒体发表高水平文章2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强化“双融双促、共推共抓、联建联创”的工作理念,以一流党建引领学院一流事业发展,不断探索和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学院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党总支连续三年(2020-2021学年、2021-2022学年、2022-2023学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第二党支部也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支部,2023年入选“广东第四批基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教师党员在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广东省内民办高校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大湾区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院大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