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9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芸和教师代表刘朋娜带领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代表20余人走进广东华侨博物馆,围绕“山海同心 碧血长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
“同学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海外侨胞以家国大义为纽带,在全球掀起支援祖国的浪潮。他们自发成立抗日救国团体,捐资捐物、创办报刊,以血汗和信念撑起民族抗战长城……”展厅内,两位教师将课堂搬到文物旁,把宏大叙事转化为可触可感的青春故事。在给学生梳理了抗日战争大事件时间线后,教师结合展厅丰富的照片和文物资源从“救亡怒潮”到“血洒侨乡”,从“粤侨救护队”到“飞虎队里的华人面孔”,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深刻内涵与华侨群体的独特贡献。
“以前书本上写‘华侨是革命之母’,今天看到海外侨胞为抗战募捐写的亲笔信,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2023级的一名学生在文物前久久驻足。“这堂思政课让我和老师的距离更近了,觉得老师很亲切,把历史现场转化为教学现场,我喜欢这堂课。”一位2024级的学生感叹道。
本次“行走的思政课”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举措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探索尝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实践、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让思政课变得有“知”、有“趣”、有“味”。

学生参观中

教师讲解中
稿件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郭芸
图片:李政(党委宣传部)、卢带喜(学生)
初审:刘朋娜
复审:何廷江
终审:袁毓玲